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跨境實習

2018跨境實習

  • 日本東北

跨境實習日本東北工作營成果報告書

 


2016跨境實習

 

跨境交流:「臺大-川大-北大聯合設計基地」計畫簡介
「臺大-川大-北大聯合設計基地」計畫堅稱「臺北川設計基地」或者TBC計畫。本計畫以中國的北京大學、四川大學、以及台灣的台灣大學三校的設計系所師生為主,建立實際操作場域的設計基地。主要以社會設計的方法,進入中國城鄉村,操作鄉鎮型區域的活化。

跨境實習山西工作坊成果報告書

 


2014跨境實習

台灣坪林的在地實驗乃延續2012年坪林-豐岡,以及2013 坪林-許村跨境實習的脉絡,持續裏山茶學與新鄉村微型經濟活化的輔導。茶的文化地景以及鄉村聚落生産生計與生活的結合,是實習的主軸。我們希望透過半茶半X的概念與經驗,在北台灣帶動裏山社區參與式的草根經營,進而重塑資本化之前的人與生態的和諧,以及人與人的互助關係。
在坪林的個案中,因為1978年的翡翠水庫限建,使得坪林除了茶産業本身的資本化,還雪上加霜地被迫限制茶産業之外的發展。坪林在過去三十年間,人口外流,生計蕭條。大部分居民對于翡翠水庫的水源保護限制其家園發展感到忿忿不平。當地人,對于自己的家鄉,失望悲傷。小孩子早早就被送到外地讀書,父母希望下一代在外地求發展。面對這樣的情况,我們專業者當然透過地域型的産業振興,能够帶動坪林的活力,希望漸漸的,坪林的居民,不覺得非要把自己的十幾歲的小孩,送到親戚家,去當小留學生。希望有一天,流浪外地的坪林人,也能夠開始因為自己是坪林人而驕傲。成功的,可以錦衣還鄉。困惑的,願意回鄉打拼。
我們認為,日本的“半農半X”概念,對於此刻的坪林與我們團隊本身都很有啟發。因為,如果茶不能完全支持居民以及我們團隊,那麼,另外的那一半(X)如何與茶來搭配呢?坪林,做為完全不能開發的水源保護區,能夠搭配茶的“半茶半X”是我們這個學期探險的穿越地。

半茶半X的新鄉村實驗學習成果報告

 


2013跨境實習

許村社會實踐跨境實習的行動目標在於將台灣的參與式設計規劃方式,透過2013【和順國際鄉村藝術節】的舉辦,帶入許村的古鎮農村規劃中。我們希望以居民參與的方式以漸進式、參與式,以及修復式的過程,讓許村可以透過藝術節的機制與國際接軌,與城市互動,更重要的是透過行動,讓在地的年輕人可以回流,進而重新活化許村的農村經濟與古鎮的地景。

許村藝術參與式的古鎮再生學習成果報告

 


2012跨境實習

台灣推動各種形式的棲地圈護、保護區劃設等已有三十年的歷史,然而過去以來的圈護劃設,時常將人類活動、農學生產排除在外,更讓緊鄰保護區的鄉村居民本能式的反對保護區的生成。推動生物多樣性的主流化,一直是環境保育思潮的演進中一重要的內容,因人類有歷史以來,即與周遭生物與環境共同演化,亦即人類文化地景與自然環境有一定的演化關係,因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推動過程,包含人類活動、文化地景以及農學生產。台灣的山村,非但保存了山地農民因應多山環境衍生出的特有山地農學;更因著接近山林生物棲地,在保育上有重要的意義。正因著台灣山村的『里山』保育,我們前往日本豐岡,學習東方白鸛的里山復育經驗。 我們希望透過日本舉世聞名的『東方白鸛米』之『里山 』模式,初探同時兼顧鳥棲地與山村發展的實驗性出路,也期待能找出兼顧圈地保育、有機農業,與生態旅遊,將生產地景與保育作一個的接軌。除了介紹豐岡地區的環境背景之外,也將針對東方白鸛的復育、白鸛農法的推動模式,豐岡地區推動復育的中心、村落作一系統性的探究,也初步挖掘該地區環境教育的支援系統。這樣的系列報導,也希望能對台灣的里山復育,提出未來的建議,以及實踐。

初探日本東方白鸛復育40年學習成果報告

 


2011跨境實習


菲律賓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