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城鄉學報

  •  

  • 關於《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之發行

      本刊工作同仁,因鑑於我國目前實質環境設計之實務及教育水準有待提高、方向有待釐定,亟欲貢獻心力,改善此等現象。復思研究風氣不振是根本原因之一;而健全研究風氣之首要工作在建立可靠的研究成果審評制度與有效的研究成果交流工具。前者可使優良的研究成果之地位獲得確認,後者使研究成果之影響得以擴大;同時,兩者共同提供研究工作者以精神上的滿足與鼓勵。這種研究成績的審評與交流方式最常見而有效的,就是學術性刊物的發行。回顧我國現有與實質環境設計及研究有關之刊物,或因過於商業化,或因審稿不嚴,內容水準參差不齊,或二缺點兼而有之,無一真正具備學術性的格調。因此,發行一份以刊登研究成果為目的的學報應該是值得費心的工作。這是我們創辦《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的動機。

      我們的構想是以嚴格的審稿制度,將《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辦成一個純學術性的刊物,以建立讀者對刊物水準與權威性的信心以及作者對刊物用稿而產生之榮譽心為長期努力的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建立了一個經過謹慎組織的編審委員會及一套嚴密的稿件審查制度(詳情請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審稿作業辦法要點)。

      但是,如前所述,目前國內實質環境設計界的研究風氣不振,在嚴格的審稿作業下,稿源很可能會有不足的現象。這個問題,我們預備以拉長刊期與擴大內容範圍兩方法來解決。關於刊期,現暫定為一年兩期,希望以後再隨稿源的加增而縮短。關於內容,我們認為凡是有助於國人對人類居室及集居之設計、營建、發展、管理、使用的技術性、行為性或歷史性之增進者,都宜收容於本學報中。因此,刊物內容擬包括下列諸大領域:

    1.環境設計與規劃方法, 
    2.實質環境之建造及控制技術,
    3.都市及區域研究, 
    4.環境心理及行為研究,
    5.都市發展政策及相關問題,
    6.任何上述領域之歷史性研究。

           這樣的內容當然過於龐雜,但應無礙於本刊目標的達成。期望各相關學術界及專業界人士給我們批評指教,並常常惠寄稿件。但願《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的發行能有助改善我們不得不生死與之的建築與城鄉環境。
        

  •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編審委員會

     

     

    委 員:

     

    王志弘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林楨家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畢恆達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郭奇正     東海大學建築學系

    曾憲嫻     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

    黃士娟     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黃舒楣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黃蘭翔     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簡旭伸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顧問群:

     

    王維仁       香港大學建築學系

    王鴻楷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邢幼田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地理學系

    青井哲人   明治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科

    侯志仁       華盛頓大學地景建築系

    夏鑄九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徐進鈺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莊嘉穎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

    陳  煜         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學系

    楊沛儒       喬治亞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盧日明       寧波諾丁漢大學建築與環境系

    羅時瑋       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主      編:邱啟新

    執行編輯:陳品嘉

    出          版: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發          行: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地      址:106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工學院綜合大樓315室

    電      話:886-2-33665855          

    電子郵件:ntubp.journal@gmail.com

    印         刷:冠宇影印室

  •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徵稿簡約

    一、本刊以登載有關建築、都市計畫及相關學科之論著為主,包括下列領域:1. 環境設計與規劃方法;2. 實質環境之建造及控制技術;3. 都市及區域研究;4. 環境心理及行為研究;5. 都市發展政策及相關問題;6. 任何上述領域之歷史性研究。

    二、本刊暫訂每年六月及十二月出版,並全年徵稿。歡迎惠賜下列稿件:

    研究論文:具有原創性之經驗研究或理論性論文。(字數上限為三萬字)
    研究紀要:用以開發特定議題或引發概念討論,偏重於資料之整理、檢討或初步分析之田野報告或調查報告。(字數上限為二萬字)
    評論論文:針對某一主題之關鍵文獻的評介,討論其對於重要學術議題產生的衝擊與啟發,以激發嚴謹的學術辯論。(字數上限為一萬五千字)
    空間觀察:對於某個空間議題或現象的觀察記錄與評論。(字數上限為一萬字)
    書    評:針對國內外出版之學術專書所撰寫之評論。(字數上限為五千字)

    三、本刊採用之文稿,以未在國內外任何刊物發表者為限。

    四、本刊文稿以中文撰寫,請附中英文摘要,各以五百字為限。請以MS-WORD電腦打字,由左至右橫寫,並加標點符號。

    五、文稿格式請參考本刊〈文稿書寫格式舉要〉。

    六、來稿請以電子郵件遞送,逕寄E-mail:ntubp.journal@gmail.com

    七、本刊稿件送審採隨到隨審方式,編審委員會收稿登記後,即依稿件性質與內容分送相關研究領域之二位有資格人士,以雙匿名方式進行審查。審查意見供編審委員會作文稿捨用之參考。唯空間觀察、書評文章,則由編輯委員會負責審查(詳〈審稿作業辦法要點〉)。

    八、經會議審查決定刊登之文稿,即分別通知與送請各著作人校閱,並送廠排版。。

    九、本刊對文稿獲採用之作者致贈該期學報二冊及論文pdf檔,不另致酬。

    十、本刊文稿之作者應對論文內容,以及相關發表權之取得負全部之責任。

    十一、凡本刊同意刊登與出版之文稿,其著作權由作者擁有。但作者應同意授權本刊編審委員會、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及其所同意合作之單位,進行紙本暨電子期刊之編輯刊印等使用,俾提供使用者閱覽、下載與列印,以利學術研究之促進(詳〈著作授權同意書〉)。

    十二、本刊由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編審委員會編輯,由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出版。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編審委員會召集人 邱啟新 謹啟
    投稿信箱:ntubp.journal@gmail.com
    電  話:886-2-3366-5855
    傳  真:886-2-2363-8127
    執行編輯:陳品嘉

     

  •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文稿書寫格式舉要

     

    投稿稿件請參照此文稿書寫格式舉要。

    來稿請以Word或其他相容軟體編輯,中文請使用「新細明體」,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獨段引文可使用「標楷體」,採橫向排列,左右對齊,並於頁尾置中註明頁碼。稿件順序為首頁、中文摘要與關鍵詞、英文摘要與關鍵詞、正文、參考書目、附錄。以上各項皆獨立起頁。寫作格式請參考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第六版)。

    一、首頁

    以中英文書寫下列二項:

    1. 論文題目;若有副標題,請在前以「:」符號區隔。

    2. 作者資料

    於姓名後以*、**與***符號加頁尾註腳(第二作者使用**),以中英文註明任職機構、職稱、電話、email等資料,舉例如下: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Plann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02-3366-3366;abc@ntu.edu.tw

    二、摘要及關鍵詞

    摘要置於正文之前,以中英文撰寫,中文以五百字為限,英文以三百字為限。

    中英文摘要之下分別附三到五個中英文關鍵詞。

    三、正文

    中文標點符號一律使用全形。

    正文之大小標題以一、(一)、1. 、(1)、(i)為序。

    四、引文

    引 用文獻主要有兩種寫法,一種是作者名出現在正文裡(凸顯作者),一種是作者名出現在引用文獻出處的括號裡(凸顯資訊)。如果文獻沒有經過改寫,而是一字不 漏照抄的話,要在引文前後加上引號,並註明出處頁數。引文的長度如果超過三行,請獨立成段,使用標楷體字型,此時不需使用引號,格式為左右對齊,各退縮兩 個字。若作者在引用的原文中特別強調某些字詞,可以加底線或特殊字體表示之,並在引文之後註明為作者所加。舉例如下:

    Connell(2002, 2005a, 2005b)從性別關係的取徑出發,認為性別並非先於社會的存在,而是在社會情境當中做出來的。

    霸凌是在權力不對等關係下,重複發生的意圖傷害的行為(Farrington, 1993)。

    Hull(2000)對於盲人的空間經驗,有以下動人的描述:「雨打在淺坑上,激起水花……背景溫柔的雨聲,集合成連續的低語,就像燈光打在一幅美景上」(頁55)。

    五、參考書目

    正文中所引用之文獻,應於參考書目中列出;正文未引用之文獻請勿列入。

    參考書目編排於正文之後,先中文及日文,後英文及其他語文(以作者名的語文為準),並按作者姓氏筆劃(或英文字母次序)排列;同一作者有數項參考文獻時,依出版年代先後排列;同一作者同一年代有數項出版時,再以a.b.c.…編列。參考書目格式如下:

    一般專書

    (中文)作者(出版年)《書名》(版數)。出版地:出版者。

    (英文)Author, A. A. (Year of publication). Title of work: Capital letter also for subtitle. Location: Publisher.

    劉若凡(2015)《成為他自己:全人,給未來世代的教育烏托邦》。臺北:衛城。

    Hewson, M. L.(2009)《植物的療癒力量:園藝治療實作指南》(許琳英、譚家瑜譯)。臺北:心靈工坊。(原書出版於2004年)

    Reinharz, S. (1984). On becoming a social scientist: From survey research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to experiential analysis.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Books.

    編輯之書

    (中文)編者(編)(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社。

    (英文)Author, A. A. (Ed.). (Year of publication). Title of work: Capital letter also for subtitle. Location: Publisher.

    郭佩宜、王宏仁(編)(2006)《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臺北:巨流。

    Ahmed, V., Opoku, A., & Aziz, Z. (Eds.). (2016).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 selection of case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

    書籍專章

    (中文)作者(出版年)〈文章名〉。編者(編)《書名》(頁11-22)。出版地:出版社。

    (英文)Author, A. A. (Year of publication). Title of chapter. In A. A. Editor & B. B. Editor (Eds.), Title of book (pages of chapter). Location: Publisher.

    王增勇(2012)〈建制民族誌:為弱勢者發聲的研究取徑〉。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質性研究法》(頁313-343)。台北:東華書局。

    Ng, C. F. (2016). Behavioral mapping and tracking. In R. Gifford (Ed.), Research methods for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pp. 29-51). Malden, MA: Wiley.

    期刊論文

    (中文)作者(出版年)〈文章名〉。《期刊名》,卷數(期數),起頁數─迄頁數。

    (英文)Author, A. A., Author, B. B., & Author, C. C. (Year). Title of article. Title of Periodical, volume number (issue number), pages.

    王俊秀(2001)〈音景的都市表情:雙城記的環境社會學想像〉。《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0,89-98。

    Bristol, K. G. (1991). The Pruitt-Igoe myth.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44(3), 163-171.

    Korosec-Serfaty, P., & Bolitt, D. (1986). Dwelling and the experience of burglar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6, 329-344.

    會議論文

    (中文)作者(出版年)〈論文名〉。研討會名稱,地點。

    (英文)Author, A. A., & Author, B. B. (Year). Title of paper. In A. Editor, B. Editor, & C. Editor (Eds.), Title of Published Proceedings (pages).  Location: Publisher.

    葉文琪、王志弘(2015/11)〈從礦村到貓城:新北市猴硐的觀光發展歧路〉。2015社會學年會暨科技部社會學門成果發表會,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DeVoe, H. D. (2003).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process of object meaning. In R. Dienstbier (ed.),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Vol. 49.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perspectives on the self (pp. 129-174).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Owens, R. (2004, December 6). The coming age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th Annual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Detroit, MI.

    學位論文

    (中文)作者(出版年)《論文名稱》。地點:校系名稱博(碩)士論文。

    (英文)Author, A. A. (Year of publication). Title of dissert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ame of the University, Place.

    郭怡伶(2005)《磨蹭的快感?:阿魯巴的男子氣概建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Snyder, G. J. (2003). An ethnography of post-subway graffiti in New York C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subcultural career.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ew School University, New York.

    Reyes, E. (1993). Queer spaces: The spaces of lesbians and gay men of color in Los Angele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報紙新聞或文章

    (中文)作者(年/月/日)〈文章名〉。《報紙名稱》,第x版。

    (英文)Author, A. A. (Year, Month date). Title of article. Title of Newspaper, pp. x1, x2.

    申慧媛、張瑞楨(2007/12/04)〈避免傷害 加強身體自主權教育〉。《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72600

    Schwartz, J. (1993, September 30). Obesity affects economic, social status. The Washington Post, pp. A1, A4.

    Brody, J. E. (2007, December 11). Mental reserves keep brain agile.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nytimes.com

    電影

    (中文)導演(或製作人)(發行年)《電影片名》。地點:發行廠商。

    (英文)Author (Producer or Director). (Year). Title of Video [Format]. Country: Studio.

    顏蘭權、莊益增(導演)(2005)《無米樂》。臺北:中映電影。

    Spielberg, S. (Director). (2004). Saving Private Ryan [DVD]. United States: Universal.

    計畫報告或政府出版品

    (中文)作者(出版年)《報告名稱》。地點:單位。

    (英文)Author, A. A. (year of publication). Title of publication (Report number). Location: Publisher. Retrieved from Website address

    夏鑄九(1981)《板橋林本源園林研究與修復》。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研究報告。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ing. (2012).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health performance framework 2012 report. Retrieved from http://www.health.gov.au/internet/publications/publishing.nsf/Content/oatsih-hpf-2012-toc

    網路文章

    (中文)作者(出版年)〈文章名〉。西元年/月/日取自http://網址

    (英文)Author, A. A. (Year, Month date). Title of the docu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someaddress.com/full/url/

    王汎森(2005)〈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2016/08/29取自http://homepage.ntu.edu.tw/~ylwang2008/a-wangvonsen.pdf

    Angeli, E., Wagner, J., & Brizee, A. (2010, May 5). General format. Retrieved from http://owl.english.purdue.edu/owl/resource/560/01/

    其他

    周家睿(2011/02)〈單挑安藤忠雄〉。《壹週刊》,507,66-71。

    夏鑄九(1995)〈永遠的圓山飯店?〉。《空間》,72,22-24。

  •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著作授權同意書

     

    茲 同意若本人上列論文(含摘要)經《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接受發表後,即授權本刊編審委員會、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及其所同意合作之單 位,進行紙本暨電子期刊之編輯、刊印、放置於本刊專屬網站及收錄於資料庫等,提供使用者閱覽、下載與列印等,以利學術研究之促進。

    本 人並同意授權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將本人於《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發表之著作,同步收入該中心所建置之「臺灣大學學術期刊資料庫」,以電子出 版品方式發行,或與電腦網路連結,提供讀者基於個人非營利性質之線上檢索、閱讀、下載與列印,得不限時間與地域,為學術研究目的之利用。授權範圍為本人所 有發表於《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之著作。

    本人保證本論文為本人所自行創作,有權為本授權同意書之前述授權。且本論文未侵害任何第三人之智慧財產權。

    若本論文有多數作者,應全數簽署本授權同意書。本授權同意書為非專屬授權,作者簽署後對授權著作仍擁有著作權。

     

    下載授權同意書
     

     

     
     
     
  •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審稿作業辦法要點

    登於《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之文字均須通過一定的審查程序。該程序之作業要點如下:

    一、編輯收到來稿後,即編號登記。

    二、為爭取作業時效,稿件送審係採隨到隨審方式進行,依各稿件性質與內容由編審委員會中適當之委員決定每一篇稿件之審查人二人。

    三、審稿作業採匿名方式進行。

    四、審查人就稿件之學術品質及可能的改進提出意見(審查意見表格式詳後)。

    五、審查結果若屬「修改後刊登」者,則直接寄還作者加以修改後,並由編審委員會主編負責檢核作者業經依據審查意見作修改後,方才確定稿件之採用;若屬「修改後再審」者,則由原審查人再審以茲確認。若屬「不刊登」者,則予以退稿。